托班是什么意思| 酵母菌属于什么菌| 裂纹舌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洋葱配什么菜炒好吃| 水滴石穿是什么变化| 食管反流吃什么药| 消化道出血吃什么药| 甲状腺激素高吃什么药| 嘴唇上长痣代表什么| 水有什么作用| 满月送什么礼物好| 狙击蟹吃什么| black什么颜色| 哈尼什么意思| 贾赦和贾政是什么关系| 上嘴唇发黑是什么原因| 肺热吃什么| 口腔科主要看什么| 纤支镜主要检查什么| 明天吃什么| 公费是什么意思| 今天什么日| imax电影是什么意思| 脚酸臭是什么原因| 老赖什么意思| 双鱼座什么性格| 不停的放屁是什么原因| 待产是什么意思| 密云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白内障是什么| 38节送什么礼物| bella什么意思| 狗脚朕什么意思| 质变是什么意思| 忠武路演员是什么意思| 新陈代谢慢是什么原因| 排骨用什么炖好吃| 为什么老打哈欠| 呵呵哒什么意思| 肝火吃什么药| 硬核是什么意思| 怀孕前检查什么项目内容| 13什么意思| 尿道炎吃什么药好得快| 炖鸡放什么调料| 张属于五行属什么| 白露是什么时候| 艾字五行属什么| 感冒什么时候传染性最强| 皮质醇是什么意思| 梦见被熊追是什么意思| 02年属马的是什么命| 夏天吃什么好| 1997年属牛是什么命| 黄豆酱做什么菜好吃| 胃炎吃什么药| 蚂蚁为什么要搬家| 看胃病挂什么科| 缺硒吃什么| 孩子腿疼是什么原因| 12月18日什么星座| 杭州有什么| 山东有什么特产| 半枝莲有什么功效|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什么时候| 平光镜是什么意思| 去火喝什么茶最好| 月经推迟十天是什么原因| 肺部肿瘤切除后吃什么| 什么叫打气 是吸毒吗| 什么时候初伏第一天| 营养神经吃什么药效果好| 十一月八号是什么星座| pg在医学是什么意思| 夏至吃什么传统美食| 什么是中线| lch是什么意思| 规格是指什么| 狗男和什么属相最配| 为什么眼睛会肿| dumpling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会得人工荨麻疹| 情字五行属什么| 龙井茶属于什么茶| 大生化挂什么科| 为什么叫基围虾| 家里有壁虎是什么原因| 意图是什么意思| 熬夜有什么危害| 白果有什么功效与作用| 粉瘤不切除有什么危害| 香其酱是什么酱| 灵芝与什么相克| 道地药材是什么意思| 水痘是什么| 嗳气是什么| rp是什么| 凝字五行属什么| 名号是什么意思| 腿有淤青是什么原因| 天麻有什么功效| 阴茎皮开裂是什么原因| 被螨虫咬了用什么药膏| g6pd是检查什么的| 虾和什么食物相克| 翠色什么流| 什么叫代孕| 戒奶涨奶痛有什么缓解方法| 奥美拉唑什么时候吃最好| 5月23日是什么星座| 贵州有什么好吃的| 减脂晚餐吃什么| 梦见去扫墓是什么预兆| 胩是什么意思| 男生射精什么感觉| 花生属于什么类食物| 黄瓜不能和什么食物一起吃| 中联办是什么级别| 性冷淡吃什么药| 什么样的女人容易出轨| 禄存是什么意思| 什么的野鸡| 检查肝做什么检查| 查传染病四项挂什么科| 母亲节送给妈妈什么礼物好| 工厂体检一般检查什么| 甘油是什么油| 丝瓜烧什么好吃| 阙什么意思| 口是心非是什么意思| rst是什么意思| 朋友梦到我怀孕了是什么意思| 鼠的五行属什么| 水险痣是什么意思| 腰间盘突出吃什么药好| 白带多要吃什么药| 海东青是什么| 黄鼻涕吃什么药| babyface是什么意思| oa是什么意思| 一比吊糟什么意思| 什么是斜率| 白带正常是什么颜色| 三焦指的是什么器官| 心脏搭桥是什么意思| 面部填充用什么填充效果好| 做梦梦见蛇是什么征兆| 梦见棉花是什么意思| 梦见买馒头是什么意思| 金色葡萄球菌最怕什么| 燕京大学现在叫什么| 革兰阳性杆菌是什么病| 胆结石用什么药| 百合花代表什么| LOP是什么胎位| 附件囊肿吃什么药最好| 四战之地的生肖是什么| 脚气挂什么科室| 区法院院长是什么级别| 晚上睡不着吃什么药| 血热吃什么好| 长期拉肚子是怎么回事什么原因造成| 脑内小缺血灶是什么意思| 什么叫道德绑架| 高胆红素血症是什么病| 刺史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 咳嗽嗓子有痰吃什么药| 吃什么化痰| 非球面镜片是什么意思| 8月出生的是什么星座| 益生菌不能和什么一起吃| 2h是什么意思| 有什么花的名字| 虫草花不能和什么一起吃| 人言可畏是什么意思| 头伏二伏三伏吃什么| 为什么放生泥鳅果报大| 桂枝茯苓丸治什么病| 清明吃什么| 党参有什么功效| 霖五行属什么|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是什么意思| 梦见假牙掉了是什么意思| 果脯是什么东西| 什么是腺瘤| 暇步士是什么档次品牌| 两胸中间疼是什么原因| 谷氨酰胺是什么| 夜黑风高什么意思| 心驰神往是什么意思| 先天性心脏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樱桃补什么| 蜂蜜和柠檬一起喝有什么作用| 脑鸣吃什么药最有效| 梦见洗脚是什么意思| 小饭桌是什么意思| 你在看什么| 人体乳头瘤病毒是什么| 远香近臭什么意思| 松花粉有什么功效| 物质是什么| 毁谤是什么意思| 不谷是什么意思| 什么动物眼睛是红色的| 雨水是什么季节| 孩子张嘴睡觉是什么原因| 当兵什么时候体检| 月经期间喝什么好排毒排污血| 无偿献血有什么待遇| 医院特需门诊什么意思| 梦见狼是什么意思周公解梦| 止境是什么意思| 左小腹疼是什么原因| 虾不能跟什么一起吃| 靶子是什么意思| cb是什么意思| 蜂蜜与什么食物相克| 水至清则无鱼什么意思| 密送是什么意思| 小t是什么意思| 五个月宝宝吃什么辅食最好| 什么是呆账| 第一次做什么感觉| 测怀孕什么时候最准| 爱无能是什么意思| 什么人适合学玄学| 绿色加什么颜色是蓝色| 手脱皮缺什么维生素| 广东话扑街是什么意思| 灰指甲有什么特效药可以治好| 楚怀王和芈月什么关系| 6.15是什么日子| 我国四大发明是什么| 什么的眼泪| 肠道感染吃什么消炎药| 前脚底板痛是什么原因| 什么案件才会出动便衣| 沙眼衣原体是什么| 林冲到底属什么生肖的| 欢喜冤家是什么意思| 三合一是什么意思| 有气质是什么意思| 岁月静好浅笑安然什么意思| 古灵精怪什么意思| 皮肤科挂什么科| 水瓶座什么象| 剖腹产什么时候可以洗澡| 拉肚子可以吃什么水果| 人造珍珠是什么材质| 为什么会长黑头| 吃什么调节内分泌最快| 什么床垫好| 血糖高要忌口什么| 什么情况下要打狂犬疫苗| 深海鱼油的作用是什么| 癫痫病吃什么药| 泮是什么意思| 胃窦小弯是什么意思| 阴道壁是什么样的| 拉肚子吃什么食物| 本事是什么意思| 同房干涩什么原因导致的| 高铁动车有什么区别| 否认是什么意思| 百度
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核心研究领域 > 综合经济战略研究 > 文章列表
宏观经济
更多…
../../ry/yld/hdx/hdxyjcg/202311/W020240930398289348010.png

何德旭:不断深化对金融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金融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围绕做好金融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发展金融业需要学习借鉴外国有益经验,但必须立足国情,从我国实际出发,准确把握我国金融发展特点和规律,不能照抄照搬”“我们要深化对金融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立足中国实际,走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这些重要论述,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充分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系统、深入地阐述了金融的本质和特征、地位和作用、目标和任务、方针和原则,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金融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这些重要论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既立足国内又放眼世界、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扎根于我国金融发展的实践,从直接融资到间接融资、从银行体系到资本市场、从货币政策到宏观审慎监管、从金融风险防控到为实体经济服务、从金融改革到金融开放,全面总结金融发展经验,客观地分析了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为新时代金融发展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金融发展的重要论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深刻阐释了新时代金融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这些重要论述贯穿着强烈的创新精神,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为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奠定了坚实理论基础、提供了根本遵循。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面对新征程上纷繁复杂的风险挑战,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金融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不断深化对金融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全面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
  金融发展具有全局性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要求我们不断增强总揽全局的能力,从整体和全局上把握中国金融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持续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统筹兼顾、抓住重点,走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金融发展要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经济与金融的辩证关系。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金融要回归本源,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和水平。增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质效,可从以下几方面着力。第一,要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培育新动能,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不断为实体经济注入“源头活水”,实现金融供给与金融需求间的动态平衡。第二,要有效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健全基准利率和市场化利率体系,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传导机制,推进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发挥好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的引导作用,维护市场价格秩序,减少无序竞争,降低金融机构负债成本;运用现代金融科技,着眼于提升市场研发能力、风险定价能力等,有效降低金融服务成本。第三,在采取措施防范资金空转、层层嵌套和监管套利的同时,要完善体制机制,防止脱实向虚,营造良好生态,提高实体企业的生产力和竞争力,提高投资效率与资源配置效率,促进金融和实体经济形成良性循环。
  金融发展要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可以说,在新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要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必须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推进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一是要适应技术创新这一经济增长动力引擎的要求。既重视适合渐进技术改良的间接融资,又重视支持创新的股权融资,基于资本市场探索的市场化定价模式,引导资金向优质科技创新企业集聚,规范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根植于市场创新的融资方式,提高金融体系对航空航天、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创新项目的筛选效率,提升对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支持效率,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推动以技术升级为主要依托的企业高质量发展。二是要适应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要求。我国金融发展要围绕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这一目标,瞄准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优化金融结构,增强风险防范和化解能力,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广泛吸收社会资本,协同推进经济金融体系改革、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在全要素生产率的每一个关键节点进行针对性部署,形成齐头并进、相互支撑的合力。三是要适应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继续大力发展绿色金融,鼓励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指数等相关产品创新,建立统一的碳配额交易市场,吸引更多民营资本加入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融资行列,通过市场化手段将生态环境影响的外部性内部化,支持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金融发展要基于对总量和结构的科学把握。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必须注重同时发挥总量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不能偏废。总量上,要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的稳定性。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精准有力,不断适应货币供应方式新变化,创新运用流动性管理工具,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不搞“大水漫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同时,要建设普惠金融体系,加强对小微企业、“三农”和偏远地区的金融服务,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相结合,完善多层次、广覆盖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金融需求,让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老年人等及时获取价格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还要通过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提高货币政策的效力,从而达到降低金融市场波动、促进资源有效配置、统筹金融发展和安全的目的。结构上,要按照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优化融资结构和信贷结构,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滴灌,用好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建立健全商业银行增加小微企业贷款投放的长效机制。按照市场化原则,用好定向降准、再贷款再贴现、宏观审慎评估等政策工具,推动完善贷款担保、尽职免责、不良核销、资本占用等配套机制,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增强金融机构内生动力,提升其服务意愿、能力和可持续性,助力稳经营主体、稳就业创业、稳经济增长。同时,实施宏观审慎管理,对民营企业融资、小微企业融资、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进行专项考核,引导资金投向具有乘数效应的先进制造、民生建设等领域。
  金融发展具有系统性
  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金融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面、联系和发展地看问题,以全面系统的战略思维统筹兼顾、系统安排。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注重推动各项改革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协同配合”“要坚持整体推进,加强不同时期、不同方面改革配套和衔接”。新时代的中国金融发展,不仅要瞄准系统薄弱环节精准发力,而且要深入研究金融体系各要素的关联性和各项举措的耦合性,使各项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实施成效上相得益彰。
  金融发展要着眼于健全现代金融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金融体系结构调整优化为重点,优化融资结构和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的目标要求。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要以建立规则统一、信息透明、具有深度和广度的多层次现代金融体系为突破口。这个现代金融体系的基本框架,是通过专门的、先进的(现代的)、科学的体制、机制、制度、法律、技术等,规范或促进资金、资本与资产流动。现代金融体系具有政治性、安全性、创新性、开放性、普惠性等基本特征,以金融市场为基础,具备支付清算、金融资源配置、信息传递、资产定价、风险转移与财富管理等基本功能,以及持续经营、资源配置、政策传导、发展创新、风险防控等能力,现代金融体系应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治理有效、功能完善、先进科学且安全高效的。这就要求,在融资结构上逐步由目前的以间接融资为主向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并重转变,并不断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要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有效发挥其市场融资、价格发现和资源配置功能,促进股票市场稳定健康发展,针对不同类型企业在不同阶段的融资需求,大力发展包括首次公开发行、二级市场融资、种子基金、天使基金、风险投资、私募股权基金等在内的多样化股权融资方式,同时丰富债券市场产品和层次,充分体现其融资定价功能。要大力发展长期机构投资者,切实放宽养老基金、保险基金、各类社会保障资金等机构投资者进入市场的门槛,使其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从而不断提升资本市场的广度、深度、流动性、稳定性和韧性,使其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
  金融发展要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金融基础设施的统筹监管和互联互通”。经过多年建设,我国逐步形成了为货币、证券、基金、期货、外汇等金融市场交易活动提供支持的基础设施体系,运行整体稳健。强化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要求统筹规划金融基础设施布局,推动形成布局合理、治理有效、先进可靠、富有弹性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加强金融基础设施的统筹监管和互联互通。在进一步完善金融交易平台、支付结算体系、金融机构公司治理机制、有关资本配置的法律制度、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法律制度的同时,还需多措并举、多管齐下。一是建立健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更好地发挥资金价格在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二是全面推动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完善与市场生态改善,完善证券公开发行注册程序,依法惩处证券违法犯罪行为,把好市场入口和市场出口两道关,加强对交易的全程监管。三是依托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以及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推动信用基础设施建设及信用增进机制建设,在提高信息化水平的同时稳步推进金融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国产化,形成完备、专业的征信体系,不断优化社会信用环境,减少信息不对称,降低实体经济征信及融资成本。四是统筹规划金融业综合统计、反洗钱以及金融市场登记托管、清算结算、支付、征信等金融基础设施,推动境内外各类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构建适应金融双向开放的金融基础设施管理体系,保障金融制度、金融体系安全高效运行。
  金融发展要注重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要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金融安全,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件具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为此,我们要筑牢金融安全网,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一是健全风险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对存在的金融风险点,一定要心中有数,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未雨绸缪,密切监测,准确预判,有效防范,不忽视一个风险,不放过一个隐患。准确判断风险隐患是保障金融安全的前提,要评估金融机构、企业、居民个人等市场参与者的风险承担能力,梳理排查每个风险点的成因、机理、传导渠道,进一步完善金融安全预警体系,有效降低应对金融动荡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努力做到防控金融风险全覆盖,并针对不同类型突发事件可能产生的金融风险,在情景分析、压力测试基础上,建立触发机制,制定处置预案。二是强化金融监管协调合作,形成全国一盘棋的金融风险防控格局。要加强薄弱环节监管制度建设,严厉整治金融市场乱象,维护良好的金融秩序,主要包括:突出功能监管,对功能相似的金融产品要按照统一规则进行监管;统一资产管理业务的标准规制,强化实质性和穿透式监管;全面实施金融业务和金融机构持牌经营,严禁“无照驾驶”和超范围经营;规范产融结合,打击乱办金融和非法集资活动;加强影子银行监管,建立健全资产管理统一监管框架,重点在表内业务与表外业务、管理中介与信用中介、投资范围与限制范围等领域强化监管,减少监管漏洞,填补监管空白。三是加强金融监管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完善金融监管体制,形成机构监管与功能监管、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相结合的监管体系。要坚持金融创新与风险管控并重、金融效率与金融稳定相平衡,提高金融监管的信息化水平以及响应速度。要以保护消费者权益、有效防范风险为前提,加强对金融创新产品的有效监管。要建立监管问责机制,解决金融领域特别是资本市场违法违规成本过低问题。四是加强对金融网络中的关键节点、对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具有重大影响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要提高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流动性覆盖率和资产质量,增强其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时平衡好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推动金融市场公平竞争和有序发展。五是做好重点领域高风险机构的“精准拆弹”工作,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的关系,注意把握风险处置的力度和节奏,防范风险跨市场、跨区域、跨行业扩散和传染。要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引导金融机构依法合规支持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稳妥化解大型房地产企业债券违约风险,进一步规范交叉性金融业务,有序化解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风险。要注重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防范化解风险,既要防止过度追求金融自身发展而侵蚀金融安全基础,又要防止过度追求金融安全而形成对金融发展的抑制,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
  金融发展具有前瞻性
  风物长宜放眼量。新时代的中国金融发展,要真正向前展望、超前思维、提前谋局,要密切关注国内国际经济金融形势的深刻变化,善于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准确把握金融发展的基本脉络、客观规律和演进逻辑,未雨绸缪、科学预判,统筹当前与长远,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增强宏观调控的前瞻性、精准性、主动性和有效性。
  金融发展要致力于不断深化金融改革和对外开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积极稳妥推动金融业对外开放”“要提高金融业全球竞争能力,扩大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提高开放条件下经济金融管理能力和防控风险能力”。我们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完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加强金融监管、提高金融市场透明度的前提下,学习和借鉴全球金融改革进程中“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实体经济”良性互动的成功经验,稳步推进金融改革,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发展。一是在安全可控前提下,进一步完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扩大市场准入,健全商业性金融、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分工合理、相互补充的金融机构体系,使开放规则更加透明。二是积极稳妥推动金融业对外开放,在风险可控前提下适当降低金融市场相关业务的准入门槛,继续拓宽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渠道,拓展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加快金融衍生品和外汇市场开放步伐,持续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审慎开放,引入国外成熟专业的金融服务产品和优质外资金融机构。三是“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充分尊重市场规律,推动金融双向开放,加强制度性、一揽子安排,强化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的早期干预和风险应急处置功能,完善金融机构市场化退出机制。通过金融资产、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有序调整,形成优胜劣汰、正向激励的市场环境,实现高效率资金供给。值得注意的是,为避免国际金融市场波动过快传导,扩大金融对外开放应以逐步完善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为前提。
  金融发展要致力于不断完善全球金融治理。当前,全球经济仍面临多重挑战,世界格局深刻调整,地缘政治冲突仍在持续,经济复苏艰难。全球金融监管改革虽然进展明显,但高杠杆、高泡沫等风险仍在积累,货币政策负面外溢效应明显增强,跨境自由流动的可兑换数字货币的出现和发展,必然要求各国央行及国际组织密切监管合作,完善全球金融治理迫在眉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稳步推进国际经济金融体系改革,完善全球治理机制”“全球经济治理重点要共同构建公正高效的全球金融治理格局,维护世界经济稳定大局”。我们应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合作和治理,推动全球金融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一是继续致力于增强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韧性,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和治理结构改革,推动特别提款权金融工具市场化,充分发挥其在分散风险、降低货币汇兑波动性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二是推进国际金融体系和金融监管改革,积极参与国际金融规则的制定,促进国际金融监管向相对集中统一、公开透明、务实高效的方向发展。三是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协作,加强信息交换、政策协调、危机管理和联合行动,共同维护地区及全球金融稳定。
  金融发展要致力于不断提高逆周期调节能力。要强化审慎监管和精准有力实施宏观调控,加强逆周期调节和政策储备,为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经济金融环境,必须适应发展阶段性特征和经济形势变化,科学稳健把握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将短期和长期、内部和外部均衡结合起来,实现逆周期调节的常态化、系统化和规律化。一是以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基本匹配为着力点,用好逆周期调节政策工具,在经济上行周期,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增强金融体系应对潜在危机的弹性;在经济下行周期,保持流动性合理适度,切实发挥开发性金融和投资的“压舱石”“稳定器”作用,通过乘数效应避免经济失速下滑。二是进一步完善逆周期调节的监测体系,加强预期管理,根据经济增长和价格形势变化及时预调微调,防止金融资产负债超调。三是推动构建涵盖审慎管理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以及结构性改革政策的宏观金融稳定框架,强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逆周期调节作用,密切监测和应对金融体系的潜在风险和脆弱性,着力平滑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波动,熨平经济周期,以高质量金融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
 
        本文发表于《经济日报》理论版。

改革创新
更多…
../../ry/yld/hdx/hdxyjcg/202409/W020240930398033265604.png

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家笔谈| 何德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建立现代金融监管...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建立现代金融监管体系
  
  何德旭
  
  (发表于《金融评论》2024年第4期)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做出重大部署,明确要求完善金融监管体系,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纳入监管,强化监管责任和问责制度,加强中央和地方监管协同,为建立现代金融监管体系指明了方向。
  
  
  
  一、深刻认识建立现代金融监管体系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建立现代金融监管体系被提上重要议事日程。2023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做好金融工作,必须以全面加强监管,防范化解风险为重点,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有关金融非常有限的篇幅里,主要强调的就是金融监管,包括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2025-08-14,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正式挂牌,党委书记李云泽在揭牌仪式上提出,转变职能、提升效能,坚定践行恪尽职守、敢于监管、精于监管、严格问责的监管精神,不断完善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的监管体系、监管规则,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金融监管,在多个场合、多次强调加强和完善金融监管。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强金融监管,统筹监管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统筹监管金融控股公司和重要金融基础设施,形成金融发展和监管强大合力,补齐监管短板,避免监管空白。2017年7月,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遵循金融发展规律,推进构建现代金融监管框架;要以强化金融监管为重点,加强功能监管,更加重视行为监管。2019年2月,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支付结算机制,使所有资金流动都置于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督视野之内;加强基层金融监管力量,强化地方监管责任;要完善金融监管制度体系,规范金融运行;要建立监管问责制。2025-08-14,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金融强国应当基于强大的经济基础,具有领先世界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同时还应当具备一系列关键核心金融要素,其中之一就是强大的金融监管。在系统阐述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构建“六大体系”,也包括完备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还提出,金融监管要“长牙带刺”、有棱有角,实现金融监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之所以建立现代金融监管体系、加强和完善金融监管受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世界经济复苏分化加剧,增长动力不足,不稳定不确定不安全难预料因素明显增多,金融风险诱因和形态更加复杂。加上,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加强和完善金融监管是有效应对这些挑战的重要方式。
  
  
  第二,吸取历史上金融危机的深刻教训。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金融监管未能跟上金融创新的步伐,从而导致监管的缺失和监管失效。鉴于此,美国近些年提出的金融监管改革的核心内容,就是创建更加一体化和系统化的金融监管体制,以适应新形势下金融发展的需要。
  
  
  第三,就我国金融自身而言,现代科技的广泛应用使金融业态、风险形态、传导路径和安全边界等发生重大变化,新老问题交织叠加,形势更加复杂。金融机构公司治理问题依然突出,金融风险处置机制还不健全,金融法制环境和信用体系建设难度大任务重,特别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持续推进,金融与实体经济适配性不足、资金循环不畅和供求脱节等现象相互影响。概括起来,就是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的,我国经济金融领域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有的还很突出。包括房地产金融风险、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外部冲击风险等在内的金融风险隐患仍然较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不高(可以理解为金融效率不高),各种金融乱象以及金融腐败问题屡禁不止,金融监管和治理能力薄弱,金融监管还存在突出的“宽松软”问题,等等。基于此,更加需要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
  
  
  因此,适应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现代化国家、完成民族复兴伟业的需要,必须加快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金融强国,这就要求进一步强化金融监管,防控金融风险,创造宽松稳定的金融环境,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和支撑。在这样一些背景下,建立现代金融监管体系、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进一步全面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
  
  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根本的途径,当然还是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2023年3月,基于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金融监管机构职能体系的目标,着眼于在机构设置上更加科学、在职能配置上更加优化、在体制机制上更加完善、在运行管理上更加高效,党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对金融监管机构、金融监管体系进行了一次较大幅度的改革调整,为更好地履行金融监管职责、提升金融监管效率奠定了体制基础。
  
  
  下一步,仍然要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为统领,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导向,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问题导向,适应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的需要,进一步全面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一是要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体制制度框架。核心是加强党对金融监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这是做好金融监管工作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体现在,做好金融监管领域重大工作的顶层设计、总体布局、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发挥“总指挥”的作用。要加快建立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履行最后贷款人职责,做好宏观审慎监管;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包括监管机构、监管工具或手段、监管协调机制、行业自律机制等;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建设,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着眼于更广范围的金融风险防范和化解,聚焦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处置。特别是,在金融监管制度设计和结构安排上,要充分考虑未来环境和形势的变化以及监管体制的适应性,真正做到金融监管制度随着环境的变化能够自我调整、自我修复、自我适应,既防止监管松懈及对金融风险的过度宽容酿成金融危机,又避免不计成本的严厉管制遏制金融的创新与发展。
  
  
  二是要进一步落实“全面监管”,真正体现监管的全面性。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金融监管工作的主要任务。要在完善金融监管体制机制的基础上,实现金融监管的全覆盖;要依法将所有的、各类的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努力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适时动态监管线上线下、国际国内的金融业务和资金流向流量,使所有资金流动、所有金融活动都置于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督视野之内。
  
  
  三是要进一步完善统一监管。统一监管,是现代金融监管框架最基本的要求。自2023年金融监管机构改革以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负监管总责,除证券业之外的所有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业务、金融服务和金融活动都纳入到统一监管体系之中,这样可以更好地覆盖新型金融业务及其潜在的非金融机构,金融监管空白、漏洞和灰色地带问题可望得到较好的处置,也可以有效缓释我国综合经营和分业监管的制度性错配。除此之外,还统一了行为监管,将金融消费者(投资者)保护由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三家负责,改为由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一家统一管理;统一了债券发行业务,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企业债券发行审核职责划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由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统一负责公司(企业)债券发行审核工作;对金融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进行了统一管理,实现了金融系统队伍管理的统一性、规范性。现在,除了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以外,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承担资本市场监管职责。二者之间仍然需要建立统一的方向性监管机制,消除监管扯皮、推诿、监管套利。另外,随着以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地方派出机构为主的地方金融监管体制的建立以及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地方派出机构设置和力量配备的统筹优化,也需要进一步协调好中央金融监管机构与地方政府设立的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的关系,共同坚持统一监管的基本取向。
  
  
  四是要进一步完善协同监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金融监管是系统工程,金融监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要明确责任,在市场准入、审慎监管、行为监管等各个环节,都要严格执法,并且加强监管协作配合。一方面,金融管理部门和宏观调控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司法机关、纪检监察机关等都有相应职责,要加强监管协同。另一方面,要协调发挥好地方党委金融委员会和金融工委的作用,落实属地金融监管责任,切实提高金融监管的有效性,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五是要提高金融监管的科学性和先进性。要加快推进金融监管的数字化转型、数字技术赋能,充分发挥数字技术与金融监管更加深度融合的优势。以互联网、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所具有的信息联通、覆盖面广、智能高效、边际成本低等特点,高度契合金融监管在解决信息不对称、扩大监管覆盖面、提高监管效率、降低监管成本、有效管理风险等方面的需求,可以更有效地支持、支撑金融监管。要加快建设金融监管大数据平台,开发有关金融监管的智能化风险分析工具,增强金融风险监测前瞻性、穿透性、全面性,推动行政审批、非现场监管、现场检查、行政处罚等各项监管流程的标准化线上化,不断完善监管数据治理,扎实推进金融监管基础设施建设,大幅度提升金融监管的效率和水平。
  
  
  除此之外,还要加强金融监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金融监管法律法规、规范金融会计统计制度、统筹规划反洗钱以及金融市场登记托管清算结算、建设金融监管人才队伍,为金融监管有效运行提供保障。
 

经济发展
更多…
../../cg/lw/202306/W020230626750862207690.jpg

夏杰长:扎根实体经济,实现现代化新征程高质量发展

?
作者:夏杰长

?
作者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
出版物:《中国发展观察》
?
年卷期:2023 年3月
?
摘要: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财富之源,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支柱。发展和壮大实体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全文阅读:



扎根实体经济,实现现代化新征程高质量发展










转载知网,仅供财经院学术交流使用,如有版权问题,取消链接

宏观战略
更多…
../../ry/yld/hdx/hdxyjcg/202309/W020230915578814948836.jpg

何德旭:“第二个结合”为建设中国特色的金融文化提供根本遵循

?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即“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使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也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的金融文化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金融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关于金融的信念、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其中,金融信念引导金融政策、金融制度和金融监管规则的制定,指导金融机构确立存在和发展的使命、建构战略目标和实施路径,指导金融从业人员明确职业定位和行为操守;金融价值观则涉及人们在金融活动中对“是非”“优劣”“好坏”“对错”等的基础认识和判断标准;金融行为规范是金融活动参与者普遍接受的具有一般约束力的行为标准,是金融信念与金融价值观的具体化。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契合性,为塑造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提升中国金融软实力打开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中国特色的金融理念强调经济金融共生共荣
  马克思对金融的分析建立在对资本运动分析的基础之上,认为金融脱离生产过程便不能创造价值,生产是金融的基础,金融的产生与发展源于实体经济的需要;借贷资本只有与产业资本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资本的作用。无独有偶,探寻中国货币的起源,“玉起于禺氏,金起于汝汉,珠起于赤野,东西南北距周七千八百里。水绝壤断,舟车不能通。先王为其途之远,其至之难,故托用于其重,以珠玉为上币,以黄金为中币,以刀布为下币”(《管子·国蓄》),亦蕴含了金融因繁荣经济而生之意。对此,习近平总书记以“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作出了高度凝练与概括。
  马克思揭示了资本的内在矛盾:一方面,资本“摧毁一切阻碍发展生产力、扩大需要、使生产多样化、利用和交换自然力量和精神力量的限制”,为生产力发展扫除障碍;另一方面,当资本无法克服和超越这些限制时,资本具有限制生产力的趋势,导致生产过剩、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金融危机的发生,既有制度性的原因也有文化性的原因,文化性的原因非常重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来倡导“重义轻利”“礼以行义,义以生利”,主张教导人们“义在利先”,教化人不要变成利欲熏心、见利忘义、唯利是图、不择手段的人,宋代大儒程颐提出“圣人以义为利,义安处便是利”。这些理念有助于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引导金融企业以实体经济为基,以社会福祉为重,削弱引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
  中国特色的金融文化建设,应当坚持“经济金融共生共荣”的理念,推动金融行业以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勇于担当使命,自觉开拓创新,继续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金融资源稀缺程度、金融生态成本的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形成适应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企业差异化融资需求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优化金融资源配置,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着眼于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积极满足各类市场主体融资需求,推动数字绿色金融服务创新,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水平,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金融支撑。
  中国特色的金融价值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共产党宣言》明确提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马克思主义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以科学的理论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方向。“以人民为中心”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的进一步阐发,也与“民为邦本”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契合。“民者,万世之本也”“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民为邦本”的思想强调政策措施应惠及人民。
  中国特色的金融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利益、人民意志和人民心声作为金融发展的价值取向。金融企业主动以金融服务化解社会痛点和百姓难点,履行好社会责任,引导从业人员积极践行金融为民、利民、惠民、安民的理念,在深度参与国际金融规则的完善与制定、推动境内外各类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不断完善适应金融双向开放的制度体系、助力形成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同时,提高金融服务覆盖率、可得性,着力发展普惠金融、农村金融、绿色金融,为实现共同富裕添砖加瓦。
  以党建引领中国特色的金融行为规范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新形势下金融工作,要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确保金融改革发展正确方向,确保国家金融安全”。党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党的建设实践的统一。百年来我们党的建设也深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比如强调道德修养、推崇清正廉洁等。以党建引领中国特色的金融行为规范建设,必须深刻认识到坚持党对金融文化建设领导的极端重要性,提高政治站位,心怀“国之大者”,厚植“金融报国”情怀。坚持全面覆盖抓党建、以上率下抓党建、创新思路抓党建,推动金融机构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深度融合,将“经济金融共生共荣”与“以人民为中心”映射于金融行业共同遵循的道德准则与伦理观、行业规范、管理理念之中,与业务工作同频共振、相融互促,树立中国特色金融诚信文化、清廉文化、服务文化、效率文化、发展文化,以磅礴的文化力量助力金融业行稳致远。
  各国之间的金融竞争,不只是金融组织、金融业务和金融技术等有形的博弈,更有建立在金融信念、金融价值观和金融行为规范基础上的无形的比拼。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挹注并灌溉中国特色的金融文化,指导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建设,将金融与经济共生共荣的理念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转化为具体的、正确的行为规范,强化金融文化自觉与自信,提升国家金融软实力,必将更好地服务于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事业。
?
  来源:光明日报2025-08-14

法不传六耳什么意思 耳朵响吃什么药 脸上长痘痘去医院挂什么科 知了吃了有什么好处 什么是蛀牙
什么人容易得间质瘤 肝功能七项是检查什么 桃子和什么不能一起吃 为什么学习不好 十月十五号是什么星座
菊花茶泡了为什么会变绿 cps是什么意思 身上发冷是什么原因 70属什么生肖 feel什么意思
嗜血是什么意思 鼻子干燥用什么药 蜱虫是什么虫 什么是寓言故事 什么笔不能写字
腺肌症是什么原因引起的hcv7jop6ns7r.cn 什么是冰丝面料hcv9jop6ns5r.cn 切尔斯什么意思hebeidezhi.com ng是什么单位hcv8jop1ns7r.cn 脚上长疣是什么原因96micro.com
尿很臭是什么原因女性baiqunet.com 月破是什么意思hcv9jop1ns0r.cn 总是感觉有尿意是什么原因hcv8jop7ns3r.cn 内蒙古有什么特产hcv8jop9ns2r.cn 肛门里面疼是什么原因hcv8jop7ns0r.cn
丝芙兰属于什么档次hcv7jop9ns1r.cn 脂肪肝吃什么好hcv8jop7ns9r.cn 时过境迁是什么意思hcv9jop1ns0r.cn 且行且珍惜是什么意思hcv8jop9ns5r.cn 网球肘用什么药最有效hcv7jop6ns9r.cn
胃动力不足是什么原因造成的hcv9jop1ns8r.cn suki是什么意思hcv7jop6ns5r.cn 免费查五行缺什么fenrenren.com 天乙是什么意思gysmod.com 胃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hcv8jop3ns9r.cn
百度